首页 > 酒店新闻 > 酒店行业动态

凯发·k8(国际) - 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哈佛高材生29岁成银行副总,放弃千万年薪,选择当两万个孩子的爸爸…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4:57    次浏览

今天要说的这个人,履历太辉煌!哥伦比亚大学学士,哈佛大学硕士,在华尔街工作十年,27岁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,2年后,成功上任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。 在哈佛每天出入华尔街,90年代就已手握数百万美元年薪,生活似在云端:跟洛克菲勒的曾孙女喝喝下午茶,和林青霞一起听昆曲,他的事业得到过李兆基和克林顿的支持,他的照片还挂在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总部大堂··· 在华尔街工作十年,理想是“成为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”这也是他母亲的梦想,然而令谁也没想到的是,深入了一次河南农村,他却毅然辞职,过上了另一种天壤之别的生活。 这就是杜聪,从小跟父母从香港移民美国,受尽各种歧视排斥的他却很争气,一路碾压各种人才,成为美国精英。直到21年前,他被调职到香港,因为项目原因到农村考察,从此人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。 “我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个夏天去到河南考察的经历,一口气跑了数个村庄,其中一个村有个大队,几十户人家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人,在阴暗的、密不透风的屋子里,躺着一个个年轻而病危的人。当时药物十分缺乏,病人普遍发烧、咳嗽、腹泻,长满了疱疹。有的就那样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,甚至身体已经溃烂,随时都可能毫无尊严地死去。” 从没见过这种场景的杜聪,一下子陷入了严重的焦虑,晚上经常做噩梦,半夜醒来痛哭。满脑子想的都是“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,我的力量却这么小,我该怎么办?” 在离开村子的前一夜,他彻夜难眠,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人做点事,出乎所有人预料:他辞去了年薪几百万的工作,决定救助艾滋孤儿。 母亲第一个跳出来激烈反对,“含辛茹苦把你养这么大,送你念哈佛,读书毕业,不是让你做义工的,而且你为什么那么关心跟你毫无关系,那么遥远的一帮孩子?”但杜聪的想法却是:这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,照样运转,但眼看这帮孩子不救,就晚了。 况且他眼睁睁地目睹一位患艾滋的母亲,在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求助:我完了,我儿子也有艾滋,也许你救不了我的儿子,但一定要帮帮我的女儿,我想让她有一个读书的机会。 他这才知道原来很多艾滋父母的心愿,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能上学读书。不顾家人的反对,回到香港的他,立马成立了智行基金会。 用自己先前的积蓄和筹资,深入各地的艾滋村救助艾滋孤儿,第一年救助127人, 第二年救助400人···累计资助河南、安徽、云南等10省2亿元,救助2万名艾滋遗孤。 20余年,他幽默地评说辞职后的变化,“比以前更忙,一文不挣,全年无休。”也正因在关注艾滋遗孤方面的突出贡献,他获得素有“亚洲诺贝尔奖”之称的拉蒙·麦格赛赛奖。 但也正是关注艾滋孤儿的这些年间,他发现仅仅是资助他们念书,远远不够,很多孩子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,克服不了受歧视的阴影,很难“抬头做人”。甚至不少孩子心理已经备受摧残,我亲眼看到有的孩子,把“仇”或“忍”字刻在手臂上,有的孩子立志长大后要去血战报仇。他们没有家庭的温暖,如果再没有社会的关爱,会走上怎样的一条路? 杜聪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,就结合自身的经历推心置腹地跟孩子们交谈:“我也有各种被歧视的地方,社会不可能一下子改变,不只是艾滋病患者,丑、穷、胖、矮、同性恋,每个人都有被歧视的点,勇于面对不代表不被歧视,而是不被别人的歧视伤害。”不只是言语上的心理宽慰,他还发起各种艺术疗愈项目,通过画画、唱歌、舞蹈、戏剧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。 每年资助的大学生回家,杜聪就和他们一起到村子里鼓励那些艾滋孤儿:你也可以像我一样,靠知识改变命运,读大学,将来过上想要的生活。一个个孩子听着大哥哥/姐姐说的话,眼里有了光芒,大哥哥/姐姐的切身经历,让他们羞涩的小脸上写满无限的可能与希望。 这么多年的资助下来,杜聪也清楚地知道:慈善绝不是施舍,更不是直接资助钱财,“不要剥夺他们的尊严。”即便他最窘迫的时候,面临几千个中小学孩子要养,什么都缺、什么都急需的时候,他也通过多元的救助模式巧妙转化。 一次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联系他,希望为基金会捐款2万欧元,杜聪却建议对方:不如用这笔钱以社会投资的方式,在河南农村建立一个环保袋加工厂,支持当地艾滋妇女自力更生。产品合格,可以被雅高酒店集团在中国的100多家酒店采购,就这样2万欧元的投入,如今已产生了300万元的效益,不仅艾滋妇女有了收入,还能每年资助30多名儿童每年近3000元的生活和学费开销。 “如果我当初收下那2万欧,现在早就用光了。做慈善,就像种苹果,不断有苹果产出,才能持续下去。”秉持着这样的理念,他还成立了“海上青焙坊”,先后有200多名艾滋遗孤在这学习烘焙,进入五星级酒店工作。2015年11月18日,世界面包大赛亚太区的决赛,汇集的都是世界顶级的面包高手,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该比赛亚太区的冠军,其中的两位队员就来自海上青焙坊。 至今杜聪已经走遍了中国60个艾滋高发的村庄,全国各地2万多名艾滋遗孤得到救助,251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,智行的员工中有70%是以前受资助的孩子。 没有家室的他,也经常在微博晒幸福:曾担心活不下来的孩子学了中医,还监督他控制血糖;以前吃不饱饭的孩子学会了烤面包,还在世界级的面包比赛获了奖;上不起学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贷款创业,帮扶受艾滋病影响的老乡··· 杜聪每日每夜的做十几年,孩子们也都长大了,开始陆续的结婚成家,他时常会被请来做证婚人。“对一个没有亲生孩子的人来说,能不断地‘嫁女’、‘娶媳妇’是一种福气,但我宁愿把这种福气,还给他们的亲生父母。” 有人管他叫爸爸,有孩子的宝宝叫他爷爷。对没有一个亲生儿女的杜聪来说,能看到他们成家立业,有自己温暖的生活,杜聪觉得这是一件比做银行家更有成就的事情。点击视频收看杜聪亲自讲述他和孩子们的故事↓↓↓杜聪今年已经48岁,常年在外奔波,全年无休的高负荷工作,让他患有严重的高血糖和高血压。很多人问他,会不会放弃求助孤儿?杜聪情绪激动的说:“成功”在如今社会被定义得世俗狭隘,金钱、地位、荣誉,没有得到的拼命追求,已经得到的还想得到更多,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得到与追逐的过程,这些都会随着生命的殆尽而消失。浮生若梦,行大爱才是真谛。”杜爸爸有两万多个孩子,却没有一个是亲生的。请把他和孩子们的故事转给更多人看,让更多人来帮助和支持他们!